听到许多做过这条吐司的朋友们对我说, "妳的北海道吐司。。。一丝一丝的。。。好~好~吃喔!" 特别是"好好吃"3个字,总要拉长,加重一下语调, 有一些国外的网友留话给我, 说他们离乡多年,很怀念台湾香软的面包,做过这条吐司后, 真难相信自己在国外还能亲手做出这么好吃的面包。。。 所以,虽名为"北海道吐司"。。。其实骨子里是很"台"的面包 台湾人哈日崇洋,从商品的命名可见一斑。。。 特别是西点商品,为了卖点,为了讨喜,左一个法式,右一个和风, 她叫巴黎香榭。。。他就取一个普罗旺斯。。。 只是沾点洋风,带点日式的名称,顿时身价高涨了起来。。。 当然,既为西点,固然是洋玩意儿,但这些东西来到台湾,总要建立一些自己的特色, 例如日本人做马卡龙, 会融入一些日本自己的素材,除了抹茶口味已广受世人接受, 我还看到他们的甜点师傅大胆创新,夹馅用了红豆沙与和三盆。。。 如果这种事情在台湾,说不定会被批判为不伦不类,胡搞瞎搞。。。 所以,台湾甜点要建立自己的风格,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条吐司。。。其实特色就是奶味特浓。。。和北海道有无关系? 有啦有啦,我家都买超市最贵的"北海道鲜奶"来做点心, 因为我家老爷独钟这个牌子,他说他觉得北海道奶味比林凤營还要浓。。。 台湾超市卖的"北海道鲜奶"也是台湾牛产的。。。和北海道有关系吗? 说到这。。。有点唏嘘, 我真希望哪天,台湾人能有自信一点, 自己的商品不必镀上一些洋名字来提高自己的身价。。。 所以这条"扬名国际"的吐司。。。(哈哈。。。就是颇受国外网友青睐啦) 我考虑是否该改个名字呢?苦笑。。。 12两吐司模×2=24两吐司1条
563.0 卡
29.0 克
17.0 克
18.0 克
6.0 克
20.0 克
376.0 毫克
C,D
Magnesium,Iron
暂无适宜与禁忌信息
第一次搅拌: 将A料入缸搅打至卷起阶段即可,发酵2.5~3小时
第二次搅拌: 将发好的A料+B料打至有Q性,再加入C料打至面团出现薄膜即可
延续发酵10分钟
分割,滚圆,再松弛15分钟
杆卷入模 (杆卷1次成品较松软; 杆卷2次组织较绵细)
最后发酵至7.5~8分满,入炉
烤温:
不带盖160°C/180°C共约30~35分钟;
带盖190°C/200°C共约30~35分钟
用面包机制作
(材料必须减量,我通常将分量乘以
54,可做成1条12两的不带盖吐司):
我用的是国际牌面包机的dough功能揉面,做第1次搅拌,
但只揉10分钟就停机,
湿性材料都要是冰过的,避免搅拌过度且终温太高
揉好后覆盖,发酵150分钟,
接下来若偷懒,我就使用"快速功能"/烤色选择"淡色"/大小选择"中型"面包/再分别加入B,C料揉第2次,
任其在面包机的内锅完成后续的动作,
但是最后发酵前我会将面团取出来杆卷,再放回内锅中,直到烘烤完成
国际牌面包机烤出来的成品外皮比较厚,加上配方属高成分,着色也会比较深
但我个人很喜欢吃香香的吐司皮,所以觉得ok~
有时龟毛一点,我就只用面团功能揉两次,
其他步骤还是拿出来操作,比较能掌握搅拌终温和发酵的程度,
因为面包机揉面时老是揉揉停停,边揉还边加温,这一点实在很讨厌,
用快速功能虽然省事,毕竟时间和温度掌控不佳,还是不符合正确的流程
面包机的揉面效果虽不尽如人意,但经过2次搅拌,做出来的成品还算绵
第一次搅拌是要让材料均匀成团,等于做一个中种面团,
用面包机大概10分钟即可
一般而言,此面团第一次搅拌后的搅拌终温约25度C为最佳,
基本发酵的理想环境在27度C,湿度75%,约150分钟;
第二次搅拌后的理想温度约28度C,
让面团松弛约10分钟 (就是所谓的延续发酵) 才分隔,
面团经过休息过后才不会因切割拉扯而受伤害
可是用面包机搅拌很难控制在前述的理想温度,
这是后来我把它束之高阁的原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