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80.0 卡
6.0 克
10.0 克
55.0 克
9.0 克
17.0 克
112.0 毫克
D,A
Iron,Calcium
暂无适宜与禁忌信息
冲 洗
中草药大都是生药,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,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。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,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,切勿浸泡冲洗,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份大量丢失,从而影响中药疗效。
器具选择
熬中药最好用砂锅,砂罐,因为它们化学性质更稳定,不容易与药物成分发生反应,而且导热均匀,可适当保温;次之选择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。
熬煮中药,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,因为金属元素与药液中的中药成分发生化学反应,会降低药效,甚至产生毒副作用。
浸泡中药
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份的充分溶出,又可缩短煎煮时间,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,导致部分有效成份耗损、破坏过多。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,把药物倒入药锅内摊平,然后加常温水--室温水浸泡60分钟,轻压药材时水高出药平面约10厘米。以药材浸透为原则。夏天气温高,浸泡时间不宜过长,以免腐败变质,冬季可以长些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浸泡中药绝对不能用沸水浸泡。
用 水
煎药用水必须无异味、洁净澄清,含矿物质及杂质少。一般来说,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。一般可用清澈的泉水、河水及自来水,井水则须选择水质较好的。水最好采用经过净化和软化的饮用水,以减少杂质混入,防止水中钙、镁等离子与药材成份发生沉淀反应。
加水多少
按理论推算,加水量应为饮片吸水量、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需药液量的总和。虽然实际操作时加水很难做到十分精确,但至少应根据饮片质地疏密、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长短确定加水多少。
水的用量一般为:第一遍煎煮时为药材量的5-8倍,或将饮片适当加压后,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。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。头煎结束后,将药汁滤出,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约
5-1厘米,继续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煎煮15-20分钟即可。质地坚硬、粘稠,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比一般药物略多,质地疏松,或有效成份容易挥发,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,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。一般如果方中草、花、叶类药物较多,吸水量较大,煎煮前应补充加水,可以多放一点水。
熬 煮
熬煮中药应注意火候与熬煮时间。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(大火、急火称武火,小火、慢火为文火)。一般未沸前用武火,沸后用文火--小火保持微沸状态,以免药汁溢出或过快熬干,减慢水份蒸发,有利于有效成份的溶出。至于火候和时间的控制,则主要取决于不同药物的性质和质地,在煎煮过程中,尽量少开锅盖,以免药味挥发。
如果用人参、冬虫夏草等贵重药物,则不宜与他药同煎,以免造成浪费,应该用小火另煎浓汁,于收膏时将药汁冲人,或将人参、冬虫夏草研成细粉,于收膏时调入膏中亦可,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其药效。
第一遍熬煮:
①:把中药放在砂锅里,加水,漫过中药,浸泡20分钟或半个小时,不时搅拌一下,以便泡的均匀。天气冷时要延长浸泡时间或者是温水浸泡。
②:将泡好的中药放在燃气炉子或蜂窝炉子上熬煮,水开之前用大火,熬开之后转为小火慢熬。水开后熬煮半小时,将药汁滤出(小心烫手,盛中药的器皿最好是陶瓷或不锈钢的)。
第二遍熬煮:
加温水,水是第一次的一半,水开后熬煮20分钟左右,如果药汤不多,可直接倒出来,如果较多,可以再多熬一会儿。
第三遍熬煮:
有时间可以熬第三遍,加水是第二遍的一半,第三遍药力已经很低了,一般两遍就好!
浓 缩
将煎出的药液再放在小火上煎煮蒸发浓缩,同时不断用筷子搅动药液,防止焦化,逐渐形成稠膏状,趁热用筷子取浓缩的药液滴于干燥皮纸上,以滴膏周围不见水迹为度,此谓清膏。
加料收膏
在稠膏状的药液中加入收膏用的阿胶粉、鹿角胶粉、鳖甲胶粉、麦芽糖、冰糖、蜂蜜等,均应根据需要选用,例如阴血虚弱者,可选用驴皮胶、龟板胶;阳气虚弱者,可选用鹿角胶;阴阳两虚者,可选用龟鹿二仙胶;便秘者可选用蜂蜜;糖尿病患者可用木糖醇;肝病者可不用黄酒浸胶等。
煎膏所用的糖,一般均须先行炒透,(我们采用的标准是糖全部溶化呈老黄色)随后再加入药汁内溶化。如不炒透,易使煎成的膏滋置放日久后,产生糖和药汁分离,或有颗粒状析出,习称返砂。阿胶等胶剂在入膏前必须先打碎,加入黄酒浸泡一夜,以便于溶化。针对不用胶类收膏的清膏,可以选用蜂蜜、饴糖(麦芽糖),可以保持香甜的口感,又能增加膏滋的黏稠性,有助收膏。在清膏中,蜂蜜、饴糖属于矫味剂,又属于赋形剂。
用小火收膏。如果处方中有人参、冬虫夏草等贵重药物,则要另外用小火熬成浓汁或研成细粉,在收膏时调入。自制的膏方同样可以做到“滴水成珠”,如果冷却后发现太稀稠,可再加入锅中煮沸蒸发水分。最后,将制成的膏方药盛入密封容器,放入冰箱,即可每日服用。初服每天早晨空腹服一匙,一周后可增至早晚各一匙。
中药煮糊后,还可以再加水煎煮吗?
中药煮糊后,药效成分已变化,应弃之。
煎制药品的情况下干万不能够出現煎糊的状况,由于一些中药材全是具备挥发油的,假如煎糊了那麼挥发油便会被蒸发,那样就失去本来所具备的发热及畏寒的作用,乃至也有可能造成出現毒副作用,不但不具有有救死扶伤的作用,乃至也有可能害人不浅,因此煎糊的药干万不能够服食。
收 藏
膏方的收藏也是重要的一环,如收藏不妥,极易变霉变质,影响药效。一般存放膏方的容器以瓷罐为宜,切不可用金属的锅、罐存放,以免引起化学反应。一料膏方通常可服用4-8周,所以放置的环境以阴凉干燥为好,如避阳之处或冰箱内,因膏方中糖分含量高,且其中还含有动物蛋白的荤类药,温度一高容易变质发霉。膏方出现霉变,可以用勺子把霉变的那层刮掉,然后盖好盖子,隔水蒸15-30分钟。蒸完后打开盖子,待完全冷却,然后再将盖子盖好,防止水蒸气落在膏面上产生霉点,影响治疗效果。
膏方不要剩到下一年吃膏方一般是现制的,未添加过防腐剂,不可以剩到下一年,否则时间过久,或遇暖冬时就会发生霉变,吃了反对身体不利。一般情况下,把膏方放在阴凉处,若放在冰箱冷藏更佳,但必须要在当季吃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