给家里人做饭其实是件麻烦事儿。 为啥?讲究多。食材不新鲜不行,调味品乱用不行,时间太长不行,油烟太大不行,口味太重太轻都不行,食材单一不行,总吃一样的也不行。要是再有哪个身体不适或胃口不好,需要特别照顾一下,那需要考虑的就更多了。 所以我特别理解为啥很多人提不起劲进厨房,搞不好没有功劳还落埋怨。 有些食材是可以见到就买的,比如豆腐。豆腐绝对是家庭料理友好食材之首,凉拌、素炒、肉炒、煲汤、熬羹,样样行,营养丰富,口感又多变,这么重要的“人造食物”竟然没有入选中国第五大发明,还挺意外的。 好了,豆腐有了,怎么做好吃呢?有一种做法真的很全能,就是鲁菜中的“锅塌”,先裹蛋液用少油煎,制造焦香口感;再炒料烧汁,用文火将味道“靠”进去。 正宗的做法要加鱼籽,用鸡高汤入味,不然当年怎么可能进了宫廷,成为乾隆爷的御膳呢!自己在家做就不要太“作”了,虾皮蚝油也能冒充一下胶东派。 这种做法虽然稍嫌繁琐,但可以添加多种食材,一并烹煮,互相借味,所以很适合作为日常的下饭菜,一道菜满足所有人的期待。 有些时刻,比如做出一盘美味的锅塌豆腐,你感觉自己真的能满足所有人的期待;然而永远不要忘记,自己觉得满足才是最重要的。
516.0 卡
11.0 克
26.0 克
10.0 克
7.0 克
16.0 克
100.0 毫克
A,B
Zinc,Iron
暂无适宜与禁忌信息
豆腐切成1cm厚块,大小差不多两口吃完,一口也能塞进嘴里。(所以是多大?大约3x4cm)
准备好盐和淀粉,鸡蛋打散备用。
大盘子里撒一点淀粉和盐(盐不要多),豆腐铺上去。
都铺好,再在豆腐上撒一些淀粉和盐。
(撒淀粉是为了一会儿沾蛋液的时候容易一点。撒盐是为了先给豆腐调一点味。因为一会儿裹蛋液和油煎的动作都会把豆腐包裹起来,之后不容易再入味。不过盐也不能多,若有若无最好)
平锅中火预热,锅热了放一薄层油,转小火。
豆腐每一块正反面裹好蛋液,小心地放入平锅。
注意,保持小火,锅中间的温度最高,所以豆腐先放四周,再放中间,以便每一块豆腐受热基本均匀。
大约所有的豆腐都放入了,第一块放进去的豆腐就差不多要翻面了。看底面开始有点焦黄了,即可翻面。
用筷子和叉子一起帮忙很方便。
豆腐两面都煎好,放在厨房纸上吸油。
真的很多油,吸一下比较健康。重口味的可以略过。
煎豆腐期间,抽空把葱姜辣椒切好。
锅里重新放油,油热后,放葱姜干辣椒虾皮爆香。
放入酱油、蚝油翻炒一下,放开水,大火烧开。
水量差不多能没过豆腐高度一半即可。
放入配菜中的菌菇类/豆制品类,煮一分钟。
我放了两朵切碎的香菇。也可以放泡发的木耳、腐竹之类。
放入煎好的豆腐,继续中火烧一分钟,翻面,看汁水明显变少了,调小火。
放入蔬菜类配菜,继续小火,看到汁快没了,夹一点豆腐尝一下咸淡,此时还可以补一点酱油或盐调味。盖锅盖,关火。
盖着盖子再焖一会儿,这时候你可以布置餐桌和盛饭了。
出锅前,淋一汤匙陈醋,一汤匙麻油,盘里摆摆,好看好下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