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每年一到腊月,家里的老人就会做焖子。有饭有肉的即当零食又当饭。过年时也总要切一盘,摆成花型,才有年味。 不过这东西地域性太强,出了黑河就没有了。 当然也和炒菜一样,每个人做出来的味道都不太一样。有人肉放的多,有人饭放得多,葱姜蒜的比例不一样,调料也不一样。没啥正宗不正宗,就看个人口味了。 焖子失败主要就是会散,没办法切片。我做的不放水,所以不会散。大胆做吧!
528.0 卡
13.0 克
11.0 克
22.0 克
2.0 克
15.0 克
738.0 毫克
C,A
Zinc,Calcium
暂无适宜与禁忌信息
标准160毫升的电饭煲量杯,一平杯的米。淘洗干净后,加平时水量的8-9分来煮饭。米饭一定要硬一些(大米选黑龙江米最好)
煮好的饭,保温10-20分钟关掉电源。轻轻拨松散,彻底放凉备用。
先将一半的瘦肉和全部的肥肉放入绞肉机
打成比较细的肉馅
然后加入剩余的瘦肉
再继续打,这样出来的肉馅会有两种粗细。粗颗粒的瘦肉会增加口感
一瓣蒜,两片葱,三片去皮的生姜(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调整,我喜欢葱姜蒜味道淡一些的,柔和调味)
打成细腻的葱姜蒜蓉(其实打完我又继续用刀剁得更碎了,不喜欢咬到葱姜蒜的感觉)
将葱姜蒜蓉和调料全部放入肉馅中,然后顺着一个方向把肉馅搅拌上劲
加入米饭,和一个鸡蛋。鸡蛋不要太大的,去壳50左右就可以。今天的鸡蛋45克。用鸡蛋取代水就是焖子不散的窍门。然后直接用手把米饭和肉馅抓散,再继续朝一个方向搅拌(米饭和肉馅体积比1:1)
传统的焖子只放土豆淀粉。现在流行加一半的木薯粉,说这样成品比较软。自己看着办吧。
秤好的淀粉是半碗。因为加了鸡蛋,淀粉量也会减少,不需要那么多。
加入淀粉后继续一个方向搅拌,最后加入食用油,拌匀(所有搅拌都顺一个方向)
一个鸡蛋摊成一张蛋皮,两个鸡蛋摊两张蛋皮
将调好的馅料一层层铺在蛋皮上,压实,这样主要是为了减少空隙,切出来比较好看。
在蛋皮重合的位置涂一些细腻的肉馅,方便粘合,蛋皮和內馅要贴紧
然后盖上油纸。手和胳膊扶在油纸上
快速将砧板倒扣在手上
放入蒸笼后再重新整理下形状,将边缘多出的蛋皮折下去,贴紧內馅
大火将水烧开,水开后上锅中火蒸30-35分钟。时间根据大小调节。时间到后用牙签扎一下,没有带出东西就是熟了
蒸好的焖子,放至凉透(是做冷菜吃的,热时吃的口感味道和冷了完全不同)
切成3毫米左右的薄片(失败的话就切不了这么薄了)
传统是沾醋吃,但我喜欢直接吃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