烙子、烙糕、摊画儿,想叫啥叫啥

简单 4人份

最近偏爱传统美食,烙子、黄米炸糕、黄馍馍,哈哈,都喜欢,我不是西北人哦!今天先发烙子,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叫法,我老家叫烙子,承德那边叫烙糕,山西叫摊画儿、摊黄儿,还有地方叫摊活儿。我们这里正宗的烙子用糜子米面掺着白面做的,天气有点热了,糜子米面不好买到,今天先发个小米面的,糜子面的直接替换了小米面,也不放玉米面,只掺和白面就可以啦。

烙子、烙糕、摊画儿,想叫啥叫啥
图片由讯飞星火AI生成,仅供参考。点击按钮可重新生成。

食材清单

其他
  • 200克小米面
  • 一小块老面肥(白面)
  • 适量开水
  • 适量油
  • 适量碱面
调味料
  • 5克白糖

营养成分

热量

555.0 卡

蛋白质

27.0 克

脂肪

30.0 克

碳水化合物

33.0 克

纤维

5.0 克

3.0 克

105.0 毫克

维生素

E,D

矿物质

Calcium,Zinc

适宜与禁忌

暂无适宜与禁忌信息

烹饪步骤

1

先看看我的锅吧,专用摊烙子的铸铁锅,学名“鏊子”,发“熬”音,某宝有卖,当初不认的这个字,叫我好找

2

铸铁的新锅买来一定要先用猪油熟锅,至少两次,不然以后会粘锅,而且长锈,熟好的锅可以达到不粘效果,我熟了三次,现在特好用。熟锅步骤:洗净锅,开火烧热,锅热后小火,在锅里不停刷油十分钟以上,让油充分渗透到铁锅的气孔里,关火后不要洗锅,让油在锅里过夜,这是一次。下次熟锅之前再洗净,重复。锅熟好以后的第一锅食物最好扔掉别吃,里面的脏东西会粘到食物上,第二次做就没问题啦,好了,开始吧!

3

小米面先用开水烫一下,少量分次倒入,用筷子随加随搅拌,加到没有干面就行了,和成软硬适中的面团,每次买的面吃水程度都不同,所以加水量自己要掌握下哦,而且并没有那么严格,发好后还要兑水。趁着热揉一会,揉光滑了、面团不热了,就可以加入老面肥了,老面肥的量大概是刚刚那个黄面团的四分之一大,撕成小块,和黄面团一起揉匀,盖上保鲜膜放温暖细润的地方发酵。老面肥揉进面团这个过程有点墨迹,粘手的厉害,撒一点点干面就好揉了,要有耐心哦!

4

室温25度的情况下大概两三个小时就可以了,发好的面团大概有两倍大,表面有裂纹。发酵是否成功是烙子能不能做出丝窝效果的关键,一定要发到位。

5

发好的面团有浓浓的酸味,加入碱水(一小勺碱面加一点点温水化开)中和,分次少量加,每次加完都揉匀,直到面团表面光滑有弹性,不粘手、不粘盆、用刀切开能看到均匀的小孔,撕一点闻一下,没有酸味就可以了。这个全凭经验,我不能说碱面放多少,因为发酵时间和温度都会决定你加碱水的量,这是个变量,用我写的去判断,保证没问题,酸碱度平衡。

6

兑好碱水后面团撕开,可以加凉水了,分次加入,调成糨糊糊,糊糊能流动,舀一勺往下倒,能均匀、慢速的流下来。如果流动太快说明稀了,加点面吧,流下来费劲说明糨了,再接着加点水

7

糊糊盖好放温暖的地方进行二次发酵,这次大概半小时,观察糊糊表面有小泡泡漂起来就可以了,不要时间太长了,不然又酸了。

8

锅洗净烧热后(盖着盖子烧热),调中小火加入食用油,第一张可以稍稍多一点油,后面的就少点,油热了倒入一勺糊糊,从锅中间倒,让糊糊自然往下流,流满锅面和锅边,盖上盖子,焖熟。注意先把锅盖里面的水擦干再盖。

9

听到有嘶嘶的水声说明烙子焖熟了。用小铲子顺锅边铲一圈,烙子不粘锅、饼边有弹性,出锅!

10

刚刚出锅的烙子原来是酥酥软软的口感,太香啦,以前吃的都是买来的,放软了,比起刚出锅的那些都不算吃过,哈哈😄

猜你喜欢

春饼
春饼
查看详情
番茄鸡蛋酱拌面
番茄鸡蛋酱拌面
查看详情
番茄安康鱼
番茄安康鱼
查看详情
卧鸡蛋
卧鸡蛋
查看详情